3月26—28日,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全國土壤普查辦”)在杭州市富陽區(qū)組織舉辦東南區(qū)2023年土壤普查技術培訓班,旨在進一步提高各地對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以下簡稱“土壤三普”)實現多目標的認識,提升東南區(qū)調查采樣人員的專業(yè)技能水平,加快推進試點縣成果形成。
在培訓班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浙江大學,以及農業(yè)農村部耕地質量監(jiān)測保護中心的9名專家講解了東南區(qū)各省(區(qū)、市)土壤類型與特征、剖面調查采樣技術,以及試點縣開展土壤農業(yè)利用適宜性評價、耕地質量等級評價的方法等。培訓班對參加剖面調查采樣技術培訓的學員進行了理論考核和野外實操考核。期間,全國土壤普查辦還組織地方交流了當前工作進展、今年目標任務、質控措施、經費保障以及試點縣成果形成等情況。
培訓班要求,要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貫徹落實“六結合”“六統(tǒng)一”技術路線,全面推進土壤三普工作。一是要完善健全組織體系和經費物資保障體系等。建立多方參與機制,發(fā)動廣大基層農技人員、基層干部深度參與土壤普查,鼓勵農業(yè)大學等高校學生參與相關工作。積極爭取財政足額安排所需經費。二是要高度重視土壤普查外業(yè)工作質量,按照土壤普查的專業(yè)要求,源頭上做好隊伍組建與技術培訓,選好外業(yè)剖面調查采樣的技術領隊,在過程中切實加強技術指導與質量控制。三是要抓緊推進試點縣成果形成工作,重點做好土壤農業(yè)利用適宜性評價和耕地質量等級評價,逐步形成對生產應用、科學研究和重大決策實用的普查成果。四是要注重結合土壤三普工作,支撐耕地紅線保護和促進地方“土特產”發(fā)展等,認真落實“土特產”產地土壤調查,服務各地地理標志農產品品質保護與提升,推動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圍繞成果產出目標,設計和落實好調查內容與化驗指標。
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安徽、廣東、廣西、海南、寧波等省(區(qū)、市)土壤普查辦相關負責同志及各試點縣土壤普查辦相關負責同志,各省級土壤普查辦外業(yè)工作和技術負責人、剖面土壤調查技術領隊,各試點縣成果形成技術負責人等200余人參加培訓。全國土壤普查辦負責同志出席培訓班并講話。
來源: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服務郵箱:agricn@126.com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395205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035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8 京ICP證05068373號
農民日報社主辦,中國農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