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之后,菜市的生姜便多了起來,纖纖玉指般的藤姜、笨拙緊實的木姜、皮糙肉厚的老姜……一堆堆、一籮籮、一筐筐地擺在市場上,令人不禁感嘆“又是一年姜熟時”,每每此時,我不免又想起母親的“三伏姜”。
姜在我的老家是很常見的物品,鄉(xiāng)鄰們食用姜的最常見方法是用于配菜,煮魚、煮雞、煮鴨、煮牛肉、煮羊肉等菜肴均離不開姜,既可以去掉食材中的腥味,又可以提鮮。最令我難忘的是母親的“三伏姜”。
所謂“三伏姜”就是在三伏天腌制的酸姜。老家有一種叫“齏壇”的容器,是腌制酸姜的器具。入伏后,母親到地里采摘回新鮮子姜,洗凈晾干,腌制酸姜。母親腌制的酸姜特別香,她先從米缸里量出半斤白米放在鐵鍋里炒香,等香米冷卻之后放到鍋里煮開水,再把洋溢著濃濃大米香氣的開水濾掉米渣,倒入干凈的齏壇中,放入洗凈晾干的生姜。再佐以適量的辣椒、八角、桂皮和食鹽、冰糖等,將壇蓋好。在屋內(nèi)陰涼處靜置三五天后,出壇的酸姜,酸、脆、辣,吃起來開胃可口,連同泡好的酸辣椒一起食用,使人頓有痛快之感。
母親的“三伏姜”還有酸姜絲。同樣是在三伏天把采回來的鮮姜切成絲曬至半干,拌上料酒、生鹽、碎辣椒等搓揉勻凈,壓緊壓實儲存在玻璃瓶內(nèi),腌制成酸姜絲,留到秋冬時節(jié)當佐菜。
20世紀90年代初,我到離家百余里的城里念師范學校,剛開始,吃不慣食堂的飯菜,入學一個月后,就變瘦了。母親用一個個玻璃瓶裝好酸姜絲,讓我?guī)У綄W校當佐菜,解決我吃不慣食堂飯菜的困擾。很快,同學們也聞“酸”而至,我就將酸姜絲分享給大家。剛開始,我很擔心母親要批評我不珍惜她的勞動成果,大大方方分給了同學。誰知,母親知曉后反而更加開心。她說,能夠跟同學分享家鄉(xiāng)美食是好事,姜是自己種的,第二年多種點就行了。就這樣,母親的“三伏姜”陪伴了我和同學三年的師范時光,讓我們的飯盒里時時洋溢著母愛的味道。
如今母親已去世,我再也吃不到她親手腌制的“三伏姜”了。不過,她早已把傳統(tǒng)美德和“三伏姜”腌制方法傳給了我,每年的三伏天,我便去菜市采購生姜,照著母親的法子腌制“三伏姜”。
作者:諸葛保滿
服務郵箱:agricn@126.com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395205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0354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8 京ICP證05068373號
農(nóng)民日報社主辦,中國農(nóng)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