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在姚永美近十年的基層信貸業(yè)務工作,她常常拿這句話來鼓勵自己。
姚永美剛參加工作時是河南鄧州農村商業(yè)銀行的一名柜臺業(yè)務員,積極、高效、細致是領導和同事評價她時的關鍵詞。但柜臺的工作并不好干,柜臺工作的艱辛如同隱藏在平靜湖面下的暗涌,并不輕易為外人所知,給村鎮(zhèn)里年紀偏大不識字的村民辦業(yè)務,更是讓工作難度系數陡然上升。
每年的糧食補貼在鄧州市農商行發(fā)放,有很多老年人來柜臺領取補貼。“一些老年人性子比較急,覺得業(yè)務辦理煩瑣,偶爾有不理解我的情況,如今回憶起那些時刻心中仍會泛起酸澀,感到些許委屈。但我深知,沉下心來才能干好工作,我從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幫鄉(xiāng)親們把錢的事處理妥當是我的初心。”姚永美說道。
姚永美從小在鄧州市九龍鄉(xiāng)長大,鄧州市是農業(yè)大市,小麥、花生、玉米等農作物蓬勃生長,黃金梨、冬桃等特色水果更是飄香四方、遠銷外地。姚永美日常接觸的“三農”業(yè)務是最多的。在柜臺干了很長時間后,她真切感受到金融對農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于是通過競聘回到九龍鄉(xiāng)擔任信貸客戶經理。
圖為姚永美(右)在河南鄧州市九龍鄉(xiāng)向農戶介紹鄧州農村商業(yè)銀行貸款政策。張狄 攝
“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雖然我沒有親身下田耕種,但從小看父母在田間辛勤勞作,深知農民的艱辛與不易,現在助農信貸產品利率低,我也希望可以通過金融幫助農民提高收入,讓農民的生活越過越好。”這份真誠而質樸的心愿,在姚永美一筆筆的業(yè)務中逐漸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每年一月到三月,是銀行人的“開門紅”時期,姚永美就像上了發(fā)條的鬧鐘,忙得腳不沾地。一天要約3至5個客戶辦理手續(xù),從村民家里到田間地頭,再到養(yǎng)牛大棚,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春耕備耕時,農戶們急需資金支付地租、購買農資,她總是第一時間送上及時雨般的資金支持,如今的姚永美也成為了懂農時、懂農戶需求的“小專家”。
“太高效了,從未想到一天即可放貸。”這是姚永美的客戶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話語中滿是驚嘆與感激。“在養(yǎng)殖場資金鏈瀕臨斷裂的危急時刻,300頭生豬嗷嗷待哺,每月10萬元的飼料費如同沉重的巨石,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急得焦頭爛額。之前在柜臺辦理業(yè)務時結識了姚經理,她得知我的困境后,立刻趕到養(yǎng)殖場調查。如果沒有她的高效辦理,我這一年的心血可就付諸東流了!”九龍鄉(xiāng)舟陂村養(yǎng)殖戶李德昌心有余悸地說道。這看似簡單的一次放款,是姚永美多年來深耕金融助農領域的縮影。
面對客戶的夸贊,姚永美最初是有點不好意思的。“我只是做了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情,也是給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戶放款,不過看到農戶們生活越來越好,我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為了讓金融服務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姚永美成為推動金融服務下沉、助力鄉(xiāng)村振興使命的踐行者。“累是肯定的,但成就感是我努力前行的不竭動力。”姚永美坦言。
扎根基層近十年間,姚永美頻繁穿梭于各個村落之間,主動與農戶們交流,用溫暖的鄉(xiāng)音傳遞著金融的溫度,多次獲得鄧州農商行“先進個人”“優(yōu)秀客戶經理”等多個榮譽稱號。目前,她管理著4000萬元的貸款,已幫扶300余戶農戶和個體工商戶獲得了金融資金支持,用金融“活水”澆灌著鄉(xiāng)村的希望之花。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龐博
服務郵箱:agricn@126.com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395205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0354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8 京ICP證05068373號
農民日報社主辦,中國農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