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概述
西北綠洲灌區(qū)屬大陸性干燥氣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農業(yè)生產依靠灌溉維系。充分利用西北地區(qū)豐富的光溫資源,通過選用耐密高產品種、適度增密、精量播種、化控防倒、滴灌水肥一體化及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提高玉米產量和種植效益。
該技術模式適用于≥10℃活動積溫2800~3000℃或更高區(qū)域,要求具備加壓滴灌設施和良好的土壤肥力條件。通過合理密植和精準調控,單產目標為1200~1300千克/畝,增產幅度20%以上,提升了經濟效益和水資源利用率。
二、整地播種與管道鋪設
(一)精細整地
秋季前茬收獲后及旱滅茬整地,要求翻垡均勻、不拉溝、不漏犁,翻耕深度不低于28厘米。春季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適墑耙耱整地。整地前噴灑除草劑,采用聯(lián)合整地機/驅動耙+平土框整地,確保整地后平整度高、緊實度一致。整地質量除達到“平、松、碎、凈、齊、直”六字標準外,還需突出“實”字,達到上虛下實、干土不流的效果,虛土層3~5厘米。
(二)適期導航播種
地表5厘米地溫穩(wěn)定在10~12℃時即可播種,西北春玉米區(qū)適宜播期一般為4月5—30日。在適宜播期內適時早播。采用寬窄行種植模式,一般窄行35~40厘米、寬行65~70厘米,采用“一管二”的鋪設方式,即在窄行的中間部位鋪設毛管。利用帶導航的拖拉機和玉米精播機將鋪滴灌帶、施肥和播種等作業(yè)環(huán)節(jié)一次性完成。采用導航機械精量點播方式播種,一穴一粒,空穴率控制在2%以下。要求播行端直、下籽均勻、接行準確、播深一致、播后壓實、到頭到邊。
(三)管道鋪設
1.滴灌管(帶)的選擇及鋪設:滴灌管(帶)的選擇應根據(jù)地形、土壤質地和種植密度等因素進行合理調整。選擇單翼迷宮式或貼片式滴灌帶,一般滴頭間距20~30厘米,滴頭滴量2.0~3.0升/時,滴灌帶末端承受壓力>0.18兆帕。可根據(jù)不同的土壤質地,選擇滴頭間距、滴頭滴量。如沙漠土選擇滴頭間距20厘米、滴頭滴量2.8~3.0升/時;壤土選擇滴頭間距25厘米、滴頭滴量2.6~2.8升/時;黏土選擇滴頭間距30厘米、滴頭滴量2.0~2.6升/時。滴灌管(帶)的鋪設長度與水壓成正比,滴灌管(帶)的鋪設長度應控制在60~70米。
2.玉米膜下滴灌管(帶)鋪設:使用覆膜播種一體機來完成播種、施肥、滴灌管(帶)鋪設及覆膜等一體化作業(yè)。玉米種植作業(yè)前,先對機具進行調試,確保滴灌管(帶)和地膜正確安裝。作業(yè)開始時,先將滴灌管(帶)的一端從卷筒上拉出,并固定在地頭壟的正中間;隨后,拉出地膜端頭,并將其固定在地頭兩側,用土將兩側封好,以防止風吹起地膜。在作業(yè)過程中,每隔3~4米需要壓一條土帶,以確保地膜穩(wěn)固。作業(yè)結束時,將滴灌管(帶)截斷并扎緊,確保與地膜一起被土壤壓實固定,完成滴灌管(帶)的鋪設和膜下作業(yè)。
3.玉米淺埋滴灌鋪設滴灌管(帶):淺埋滴灌技術在不覆地膜的前提下,采用寬窄行種植模式,利用淺埋滴灌專用播種機播種,滴灌管(帶)埋深因土質而異,沙土宜深,黏土宜淺,埋深一般3~5厘米,實現(xiàn)播種、施肥、鋪帶、覆土一次完成。
4.科學增密:播種量可根據(jù)種植密度、種子籽粒大小、發(fā)芽率等因素確定,膜下滴灌玉米栽培密度為7500~8000株/畝,淺埋滴灌玉米栽培密度為7500~9000株/畝,收獲穗數(shù)保證每畝7000穗以上。種植密度視品種耐密性確定,一般精量點播用種量為每畝2.0~2.5千克,密植玉米為3.0~3.5千克。
三、水肥管理
干播濕出,確保出苗率和幼苗整齊度。根據(jù)天氣情況盡早滴出出苗水,一般要求播種后48小時內滴水。滴水時間確定的原則是在天氣過程的“冷尾、暖頭”,使發(fā)芽出苗躲過終霜期;滴水量根據(jù)土壤水分狀況確定,以25~30米3/畝為宜,確保出苗率在95%以上。
按目標產量1200~1300千克/畝設計,投入N24~26千克/畝、P?O?10~12千克/畝、K?O13~15千克/畝。
玉米生長季追肥通過施肥裝置隨水滴施滴灌專用肥或其他速效肥。頭水后,玉米迅速生長,抗旱能力下降,應及時灌第二水,以后每次灌水時間和間隔應根據(jù)天氣情況、植株形態(tài)和土壤含水量確定,間隔時間為8~12天。其中,膜下滴灌玉米拔節(jié)期和大喇叭口期滴水施肥2~3次,抽雄至灌漿成熟期滴水施肥7~9次。在此基礎上,淺埋滴灌玉米應根據(jù)苗情適量補水1~2次(3~5葉期)。推薦水、肥施用時間及用量見下表。
四、化學調控
化學調控的原則是通過控制玉米基部節(jié)間長度降低穗位高度和重心,提高下部莖稈的機械強度,從而增強抗倒伏能力。化學調控應在玉米拔節(jié)期(6~8展葉期)進行,避免過早或過晚用藥降低對群體冠層的調控效果。推薦使用30%胺鮮?乙烯利(乙烯利27%,胺鮮酯3%),畝用量為25~30毫升,或8%胺鮮酯水劑10毫升+40%乙烯利水劑20毫升。施藥時需科學掌握濃度,均勻噴灑在上部葉片,避免重噴或漏噴;如噴藥后6小時內遇雨,應在雨后適量減量補噴一次,以確保調控效果。
五、其他配套措施
(一)病蟲草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做到綠色防控和統(tǒng)防統(tǒng)治相結合。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主要預防玉米螟、雙斑螢葉甲以及各種葉斑病的發(fā)生;開花吐絲期后10~15天,主要預防蚜蟲、雙斑螢葉甲、莖腐病、穗腐病以及各種葉斑病的發(fā)生。殺菌劑主要選擇苯醚甲環(huán)唑、吡唑醚菌酯等內吸傳導型殺菌劑;殺蟲劑主要選擇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
(二)機械收獲
苞葉發(fā)黃、籽粒變硬、籽粒基部出現(xiàn)黑層時并呈現(xiàn)品種固有的顏色和光澤時為生理成熟。玉米收獲期應在生理成熟后進行,西北春播區(qū)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上旬收獲。生理成熟后可進行機械穗收或機械粒收。籽粒機械直接收獲應在籽粒水分含量降至25%以下時進行,收獲質量達到以下標準:籽粒破碎率≤5%、產量損失率≤5%、雜質率≤3%。
六、應用案例
202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新疆農墾科學院和奇臺農場聯(lián)合創(chuàng)建的高產示范田,選用華農159、迪卡R1831、登海550等7個耐密高產玉米品種,采取40厘米+70厘米寬窄行配置,60畝地采用12穴穴盤,理論保苗株數(shù)9697株/畝,其余110畝玉米示范田全部采用11穴穴盤,理論保苗株數(shù)9253株/畝,奇臺農場大田采用8~10穴穴盤,理論保苗株數(shù)7000~8000株/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yè)農村局組織行業(yè)專家進行實收測產,20畝示范田平均畝產1512.6千克,百畝示范田平均畝產1448.17千克,千畝方平均畝產1362.12千克,萬畝示范片平均畝產1234.69千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畢顯杰、宋敏、張萬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陳江魯,石河子大學楊云山,沃稞生物科技(大連)有限公司李秀芬、戴子叁]
服務郵箱:agricn@126.com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395205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0354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8 京ICP證05068373號
農民日報社主辦,中國農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